為深入挖掘西安唐詩文化魅力,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唐詩文化品牌,2025年中秋節(jié)期間,由中共西安市委宣傳部、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聯(lián)合主辦的“長相思·在長安”—2025西安中秋月宴專場活動,于10月6日晚20:00—21:30在大唐西市金色大廳圓滿舉辦。


活動特邀知名主播董宇輝擔任主持人,同步在“與輝同行”抖音平臺全程直播,以“中秋團圓家宴”為核心載體,既為大眾獻上沉浸式唐詩文化盛宴,更助力豐富假日文化供給,推動西安文商旅消費升級,為“唐詩之都”建設注入強勁動能。截至10月6日22:00,直播觀看人次超1140W,最高同時在線人數(shù)近56W。



政企協(xié)同搭臺 讓唐詩文化“破圈”傳播
作為西安打造唐詩文化品牌的重點中秋活動,此次月宴專場活動由市委宣傳部、市文化和旅游局牽頭統(tǒng)籌,從活動主題策劃到文化資源整合,全程緊扣“唐詩+中秋+西安”核心要素,讓深厚的唐詩文化從典籍走向大眾。活動特別邀請董宇輝擔任主持人,其兼具文化素養(yǎng)與大眾親和力的風格,不僅為家宴增添了“鄉(xiāng)黨嘮家常”的溫情氛圍,更借助“與輝同行”抖音平臺的流量優(yōu)勢,打破地域與場景限制——直播期間,“長安中秋”“唐詩里的西安”等話題持續(xù)升溫,數(shù)百萬網(wǎng)友在線共賞長安月、共品唐詩韻,實現(xiàn)了西安唐詩文化的全國性“破圈”傳播。



董宇輝在主持中多次提及:“西安是唐詩的故鄉(xiāng),從‘長安一片月’到‘萬國衣冠拜冕旒’,每一句詩都是這座城市的文化印記。”他通過與嘉賓的互動訪談,將唐代科舉促唐詩繁榮、長安作為唐詩創(chuàng)作核心地等背景知識自然融入,讓觀眾在感受中秋團圓氛圍的同時,深度理解西安與唐詩的深厚羈絆,進一步強化了“唐詩之都”的城市認知。


家宴載詩韻 讓唐詩文化“可感可觸”
活動現(xiàn)場,一場滿含陜西風味與盛唐意蘊的家宴成為唐詩文化的“活載體”:30余道特色美食中,復刻唐代“寶相花紋胡餅”的點心參照新疆吐魯番出土的我國最早“月餅”形制,呼應著“胡餅遙寄相思意”的唐代飲食文化;葫蘆雞、涼皮等經(jīng)典陜菜,則讓“長安煙火氣”與“唐詩雅韻”實現(xiàn)奇妙交融。著名歷史學者于賡哲在席間從文物圖片切入,解讀“中秋吃餅”的演變、唐詩中“月”的意象,更以“李白斗酒詩百篇”“王建‘今夜月明人盡望’”等詩句為引,串聯(lián)起盛唐長安的中秋百態(tài)——宮廷宴飲的莊重、文人賞月的雅致、市井嬉戲的熱鬧,都在“聊美食、品詩詞、賞歌舞”的過程中生動再現(xiàn)。

活動創(chuàng)新采用“主會場家宴直播+大唐芙蓉園、長安十二時辰場景錄播”模式,將城市文旅地標化作唐詩“實景舞臺”:在大唐芙蓉園、長安十二時辰、西安城墻、關中書院等場景錄制了《春江花月夜》《霓裳羽衣曲》《編鐘鼓樂》《胡旋舞》《書生群舞》等篇章節(jié)目,還原“霓裳羽衣為中秋”的盛唐氣象,演繹“天涯共此時”的民間溫情。這種“詩景相融”的呈現(xiàn)方式,讓觀眾既能“讀詩”,更能“見詩”,深刻感受西安“一步一詩、一街一韻”的文化魅力。


活動還邀請了方錦龍老師、中國歌舞劇院首席郝若琦、影視及舞蹈演員姜貞羽等知名文藝工作者,借一道陜味、一句詩詞、一項技藝,暢談中秋習俗、唐代軼事與陜西文化,傳遞跨越千年的情感共鳴。




賦能文商旅 讓唐詩文化“變現(xiàn)”增效
此次中秋月宴不僅是一場文化盛宴,更是西安推動“文化+旅游+消費”深度融合的實踐探索。
活動期間,大唐西市主會場周邊設置唐詩文化主題市集,非遺手作、唐詩文創(chuàng)、陜西美食等攤位吸引大量市民游客駐足消費;大唐芙蓉園、長安十二時辰等“唐詩中秋體驗線路”同步上線,游客可跟隨詩句打卡、參與沉浸式演出,帶動景區(qū)客流與二次消費顯著增長。




活動主辦方表示,舉辦“長相思·在長安”中秋月宴,既是對西安唐詩文化資源的深度挖掘,也是以節(jié)促旅、以文興商的重要舉措。未來,西安將持續(xù)以唐詩文化為核心,打造更多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文化活動與品牌IP,推動唐詩文化與文旅消費、城市發(fā)展深度綁定,讓“唐詩之都”不僅成為西安的文化符號,更成為帶動文商旅高質(zhì)量發(fā)展的強勁引擎。
活動尾聲,董宇輝與嘉賓共同舉杯:“愿這輪長安月,照亮唐詩的傳承路,也照亮西安文商旅的新未來。”

隨著直播畫面定格在萬家燈火與皎潔明月中,這場兼具文化深度與傳播廣度的中秋月宴,為西安唐詩文化品牌建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。





2020年全國“放魚日”同步增殖放流活動在煙
山東滑雪高手匯聚“雪窩”煙臺 賽場飛馳比
2000余名民間藝人齊聚
以新姿態(tài)奔赴新征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