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近日,煙臺青華中學初中、高中語文大教研成功舉行,高中部資深教師黃君柱和青年教師劉明明做了代表發(fā)言。四十多位語文老師從高考的角度,分析學生高考所需的學科素養(yǎng),探討如何把這些素養(yǎng)落實到七年的培養(yǎng)當中。




因創(chuàng)新,得自由
對于有著十七年短暫而輝煌歷史的青華中學來說,這樣的學科大教研是第一次。它意味著教育資源的有效整合,意味著初中、高中教育壁壘的大膽破除,可以說,是青華中學乃至煙臺教育的一次破冰之旅。
這次語文學科大教研的背景,是煙臺青華中學“七年一貫制”學制改革,是煙臺教育改革的又一次有益探索。
在時代后浪奔涌、全球經(jīng)濟一體化、國際化人才獨領風騷的新形勢下,全球主流教育正在轉型,但是無論教育轉向何方,全社會不得不面對的一大痛點就是——起跑線問題。
那種小學不管初中,初中不管高中,高中不管大學,大學不管一生的教育,很可能贏在了起跑線,卻輸在了終點線;給學生頒發(fā)了一張通向未來的通行證,結果卻可能是一張過期的舊船票,登不上駛向未來的客船。

七年一貫制改革
如果教育能夠像父母之愛子,就會為學生做長遠規(guī)劃,為學生一生幸福保駕護航。
教育的核心是“人”,教育的核心目的是“育人”。
十四歲之前,是孩子思維品質、行為習慣、道德情操、人文素養(yǎng)養(yǎng)成的關鍵期;如何把廣大的家長和學生從短期功利的惡性競爭中解放出來,消除中考帶來的短視效應,淡化中考帶來的提前焦慮,讓孩子自由從容地成長,成長為一個有才華有靈魂的生命,這是考驗教育舉辦者智慧的重大課題。
而“七年一貫制”、乃至“十二年一貫制”學制改革,就像解牛的庖丁手里那把刀,矛盾筋骨交結之處謋然而解。

贏在終點
當諸多地方教育還在糾結“起跑線”時,青華中學已經(jīng)開始關注“終點線”,我們不但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,更要贏在終點線;不但要教給學生分數(shù),還要教給學生感受一生幸福的能力。
開通本部初中、高中直通車,在萊山埃維實驗學校開學之后,更是進行十二年教育連續(xù)規(guī)劃,這是于范易校長聚焦終點線做出的教育創(chuàng)新之舉。
在埃維教育集團入駐青華中學半年時間里,“尊重獨立之精神,涵養(yǎng)自由之學風”,已經(jīng)成為上下共識。
但正如,生長喬木,一定要有生長喬木的土壤;自由獨立之精神也需要開放包容、民主平等的土壤來孕育。
當很多學校還固守“學好數(shù)理化,走遍天下都不怕”的傳統(tǒng)思維,作為分管語文教研的負責人,青華中學高三年級主任姜旭平老師,卻最大限度地推動了青華中學語文學科的自由發(fā)展。
不能行萬里路?那就創(chuàng)造條件讓學生讀萬卷書吧;無法關注國事天下事?那就晚自習、周日播放新聞,讓學生于方寸之間思接千載;背誦文章讓人望而生畏?那就來個孔門弟子侍坐奏瑟誦讀吧……對于語文老師花樣百出的教學模式,身為數(shù)學老師的姜旭平主任,不但包容接納,而且發(fā)自內心的欣賞鼓勵。
而于范易校長更有一句口頭禪:“你說了算!”只要關乎教師幸福,只要關系學生成長,每個人都可以說了算。
教育創(chuàng)新需要智慧和擔當,教育創(chuàng)新帶來的是學生成長的自由,教育創(chuàng)新也是對服務社會良好的注解。
因創(chuàng)新,得自由,以服務。做教育,做有良知有高度的教育,青華中學助力孩子一生成長。